9月9日,國家航天局、國家原子能機構聯合發(fā)布嫦娥五號月球科研樣品最新研究成果。我國首次發(fā)現月球新礦物,被命名為“嫦娥石”,并獲國際礦物學會新礦物分類及命名委員會批準。
作為我國天體礦物學研究的重大突破性成果,“嫦娥石”的發(fā)現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發(fā)現月球新礦物的國家,為和平利用和合作開發(fā)太空資源貢獻了中國力量。
“嫦娥石”是一種磷酸鹽礦物,呈柱狀晶體,存在于月球玄武巖顆粒中??蒲腥藛T通過X射線衍射等一系列高新技術手段,在十四萬個月球樣品顆粒中,分離出一顆粒徑約10微米大小的單晶顆粒,并成功解譯其晶體結構。
嫦娥石和共生礦物掃描電鏡照片
嫦娥石結構
2020年12月17日,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制的嫦娥五號攜帶1731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。國家航天局已完成四批152份共計53625.7毫克的月球樣品發(fā)放,有33家科研單位的98位申請人通過申請。第五批月球樣品正完成評審,后續(xù)按程序發(fā)放。
月球樣本顯微鏡照片
發(fā)布會上還公布了我國其他兩項月球樣品研究成果:一是我國首次成功獲得嫦娥五號月壤中未來聚變能源資源——氦-3含量及提取參數條件,為我國月球資源評價和開發(fā)提供了基礎科學數據;二是系統(tǒng)研究并獲得了月壤顆粒的典型形貌特征,為研究月壤形成提供了科學依據。(文/鄧雨楠 圖/國家航天局)